最大的长项是稳定,元素A默认在锁定状态,任由前后左右的其他元素天翻地覆,A的形态、大小、位置和颜色不受任何
超稳定特性引出静态系统的第二个长项,即。几人十几人的工作可轻易叠加或者说拼合起来,而拼合后各部分原有的属性保持
静态系统的这两个长项保证了它在理化和上的绝对优势地位,这种综合优势在200年以内不会
但全部优势到此为止;为了保持这个优势,静态系统在一般方面付出了惨重
作业极为低下 按工时计算,不及动态系统的1/10,遇上超长表格的或内外侧图片的大规模换位之类动作,可能只有1/20
传递效率极为低下 编辑人员不可能用“专业的”排版软件工作,这种情况必然导致纸本审校样在编辑者和排版者之间的多次交换,交换效率可想
版面计算能力极为低下 静态版面本质上是拼凑起来的一个个孤立的图文块,文件内部诸元缺乏有机联系,在这种版面上是很难做什么计算的1。最简单的一个要求,比方说把所有编者按换个字体并缩小一号,多数作业者也只会蚂蚁啃骨头,一口一口来,啃到最后还不知道啃干净没有。新潮点儿的排版软件比如InDesign好歹能做些计算了,且不说做得如何,首先门槛就太高,几年Indesign做下来,能写脚本的人还是凤毛麟角,您能指望中国的排版工都改行做程序
作业能动性极为低下 完全依赖审校样且依赖到盲从的程度,您给它什么它给您排个什么,排版工只看校样,倒了油瓶不扶。巴西首都巴黎,段落用逗号结束,西文里不着调的连字符,中文里不靠谱的错字,凡此种种,静态系统一概不问,即使在纯规则层面也无任何能动性可言,而在这些地方本来是大有可
校对负担极为沉重 静态版面是通过文本建立起来的,在编辑过程中还需要再三再四的多次移植,这导致了极为沉重的校对
版面的内在无法保证 静态作业大体上是手工作业,除有限的几个样式外,各版面元素的高低疏密有很大的随意性,大大小小随心所欲的定位空格和“孤立图文块”无处不在,分工合作的情况下更是五花八门,鬼怪异类咸集而有。成品书上的空格和孤立块效应一般倒也看不出来,但这些东西严格说都属于版面逻辑(冗余)错误,对高标准的不是没有影
等等
等等,就是说还多着呢,这里只举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