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六 书后索引

例六 书后索引

严肃的论文不能没有索引且索引的份量极重。英文出版物的版权页上有一行固定的文字专门描述学术著作的这一属性:

Includes bibliographical references and index.

名闻遐迩的岩波数学辞典,1984中文版,全书1804页,索引占了1/6299页。

但对发展中国家来说,为上面这行固定文字可能要出人命。

发达国家有索引员行业协会(大型出版公司经常就配有自己的索引部),我们没有;有也没用,君子固穷,读书人出不起钱,这是一。

作者自己可以做索引么?不能。索引是按成品书的开本和格式建立的,作者顶多提供条目,做不成索引,这是二。

那么责任编辑能做索引么?雷锋式的责编也许可以,花几个月时间,读破两本清样, 最后弄出个挂一漏万的人工索引,聊胜于无罢了。这是三。

那么排版公司如何呢?……吼吼,您把索引页码抄给它,它当然能给您排出来(在忠实性方面,排版公司是可以信赖的)……这是四。

第四种情况似乎有些费解。世界上已有好几款排版软件具有索引功能,专业排版公司为什么做不了呢?

原因首先在于这些软件对中文的支持都还很差,错误百出,第二位的原因在于,真能派用场的索引大都是复式索引,技术门槛比较高——多主题,多文种,多级轮排,书签指向,区域指向,模糊指向,等等——看得人眼花缭乱,100家排版公司未必找得到一家吃得烂这些东西。

于是中国特色的“博士论文”上多半找不到索引r,各大学、教育部和国家出版署也只好装糊涂。——也只能装糊涂了。无索引的“论文”不能进入数据库,不能被有效检索, 按西方标准,属于山寨论文,连形式审都通不过。

不仅如此,西方学术著作的中文版索引大多也不成个名堂,常见的做法是干脆删掉索引或直接用英文版页码。除非削足适履的页页对译,中国书用美国码,这不是见鬼么?

【按】这个局面很快就要结束了。国家出版署负责同志不久前指出,从出版大国到出版强国,索引这道坎非过不可;我们将在中国出版政府奖、国家出版基金和“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的评审标准中增加一条:“凡是索引、注释不规范的图书一律取消评审资格。”(新出政发[2012]11号)

贺天作坊的索引不是问题。《弗莱彻建筑史》,国际建筑学界的头号经典,正16开图文混排1978页,多文种混合词目三级轮排大型索引,3栏六号字12961万字14587条(模糊型、内嵌对照、带书签和斜体图码),完全用计算机生成s。这里,仅混合词目一项的复杂程度,世界范围内难寻其右

DDK索引支持任何格式的电子文本t版面,就是说,您用世界上任何一种排版软件排好了一本书,突然想起要补一个索引,没关系,把最终印刷文件发给偶们就是u,偶们通吃一切格式。

  • r. 中国“学位”在世界上的名声因此而一发不堪。
  • s. 套用新华社的惯用说法,这又“填补了”一项国内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空白。
  • t. 就是说,不能是图形版面或“转曲”的版面。在图形版面或转曲版面上硬做索引不是不行,但却必须从OCR做起,完了还得校对,这个成本可就高的去了。
  • u. 当然,别人排版和我们排版,索引的价钱是不一样的。我们排版的书,索引对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