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的新型工艺

DDK排版是免校对,传统排版必须校对。

传统排版摆脱不了校对的根本原因在于:以编辑为一方、排版工为另一方的两方之间,从来就没有一个共同的电子交换平台——编辑们只会用Word,绝不可能使用方正或InDesign之类的排版软件工作(这些软件总有各色的排版语言或同样各色的工作界面);但反过来看,很遗憾,世上所有排版公司却又都极端地排斥WordWord这个东西的确太不稳定了,同一个东西,10个电脑上10个样子,在专业排版公司看来,想通过这个东西获得一个可靠的印刷版面,简直就是梦话。

无法交流。一边是水星,一边是火星,两边操着不同的语言,谁都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

纸件由此发生,这是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最后一种联络方式。编排双方只用纸件(清样或校样)交流——编辑方面的所有意见都在纸上,排版方面的执行情况还是在纸上,纸件就这样两下里倒来倒去,直七七四十九日最后投印为止。光绪以来的100多年,这种工艺模式始终没有改变,当年是绿色的邮差,如今是每个出版社门口早晚两趟的快递车。

那么问题来了:把“纸”上的编审意见做到“版”上不会出错么?

当然会出错的,而且一定会出错。

校对由此发生(相应的,校对成本也由此发生)。

DDK没有校对问题。DDK支持任何文本格式,对任何来件都只做格式变换而不做文本移植,从而不可能发生误植,既然没有误植,自然也就无须校对。校对的本质是此样与彼样同,在DDK模式下,此样就是彼样,校对是一个问题

免校对等价Word文件的出现,填平了编辑与排版工之间的鸿沟,使编辑们得以直接在他们所熟悉的电子版面上工作1,这对出版和印刷业态的改造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按】请不要把校对和检查混为一谈。DDK排版是免校对的,但不是免检查的。高效率有高效率的代价,DDK系统有它的短板。一行错误的代码,就可能引起大面积的同类项错误,因此检查是必要的。庆幸的是,DDK排版检查量很小,通常只须检查一下书眉和周期性装饰部分,并对页码、目录和索引中的数字做前中后几个点的抽检,总工作量只及校对工作量的几十几百分之一,100万字的检查,两个钟头结结实实地做下来了;这种检查完全可以纳入责编或校对员的日常工作中。
  • 1. 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手里的Word版面就是最终的印刷版面。